毁麦不能一怒了之-世界杯365买球

世界杯买球首页  ››  业界时评  ›› 

毁麦不能一怒了之

2022-05-13 09:00:00 来源:中国农资周报 作者:《中国农资》评论员 魏 萌

当前,正值国内小麦的灌浆期,夏粮丰收已经近在咫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再有不到20天的时间,各地的小麦就将陆续成熟、收割。然而,近日网上流传的“割青麦作饲料”短视频和个别地方毁麦开工的事件,却给祈盼丰收的人们心里添了堵。去年以来,国内的小麦生产经历了抗击秋汛、弱苗转壮、防病虫害等一系列挑战,赢得如今的丰收形势实属不易,割青麦作饲料、毁麦开工着实令人感到痛惜。在国际粮食危机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视频一经发布,立即点燃了大家的愤怒。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今年4月下旬以来,河南、安徽等地的确有极少数饲料厂在以1500元/亩的价格收购灌浆期小麦,用作青贮饲料。青贮饲料比干饲料营养价值高,同时又比新鲜饲料耐储存,因此颇受市场青睐,需求量逐年增大。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内青贮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和各类专用牧草,但由于牧草种植面积和产量有限,且青贮玉米要到8月份以后才能收获,个别原料储备不足的饲料厂每年都需要收购一些青麦来填补空缺。不过,这样做的性价比并不高,因为收购1亩玉米一般只需要1200元,就可以获得4~5吨的原料;而收购1亩小麦则需要1500元,但只能获得1吨左右的原料。对于饲料厂来说,青麦作饲料并不划算,营养和口感也较差,只是为了应急的权宜之计。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种地的辛苦,只有农民最能体会。从情理上看,辛辛苦苦种下的麦子,尚未成熟就被收割,任谁也舍不得。部分农民出售青麦的主要原因还是种植效益偏低。按照小麦平均亩产700~800斤、收购均价1.3元/斤计算,农民正常割麦的亩均收益在910~1040元;如果直接出售灌浆期青麦能够获得1500元/亩的收益的话,对于许多农民来说很有吸引力。因为这样一来,农民不仅不用再承担后续“一喷三防”、收割等各种费用,节省劳力和成本,还可以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打工,增加额外收入。

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用作青贮饲料的小麦一般都是受灾较重、管理较差、产量较低的那部分,且数量非常少,不会对夏粮丰收大局带来影响。目前,国内小麦的收购均价达到了1.5~1.6元/斤,预计5月底新麦上市后的均价也能保持在1.4~1.5元/斤。如果管理到位,小麦优势产区的亩均产量基本都能达到800~1300斤,亩均收益能达到1200~1950元,总体算下来还是比直接出售青麦要划算。

值得注意的是,灌浆期是小麦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类毁麦事件的高发期。近年来,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严禁毁麦,但各地毁麦种树、毁麦占地、毁麦开工、割青麦作饲料等现象层出不穷。近日,针对河北某地开发商毁麦开工的问题,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粮食安全无小事。毁麦现象屡禁不止的背后,反映出个别地方政府和企业缺乏粮食安全大局观,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漠不关心。因此,在加强对毁麦现象监督处罚力度的同时,更需要从法律法规、政策、监督体系等多方入手,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重视农民的利益,保障农民的种粮收益,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保护耕地、保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浓厚氛围,从而确保粮食安全之基越筑越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