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没写农资打假方面的文章了,现在看看这些年假冒伪劣有什么新动向,换了马甲没有?
江淮中部某县根据举报,现场检查、发现某农资加盟店涉嫌销售劣质肥料。李某等人注册成立了一家肥料厂,2021年1月起生产的三元复混肥不添加钾肥,甚至推出了“低价定制”复混肥,定制款,有创意,可惜没用到正道上。于是大把劣质肥被销往安徽、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涉案金额1400多万元,非法获利数百万元,检察机关已对李某等人提起公诉。
武汉2021年度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例中,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发现某农资店在经营过期农药。涉嫌经营劣质农药,这批劣质农药共20瓶,卖出1瓶,卖得12元,其余19瓶和12元被没收,罚款2000元,幸亏执法大队发现得早啊!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3起农资打假典型案例中,被告人张某伙同他人生产、销售不合格农药,其行为已构成犯罪。鉴于其案发后能主动退赔部分经济损失,酌情从轻处罚。据此,以生产、销售伪劣农药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7年6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7年半的牢狱苦,含泪慢慢品尝吧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4起危害农资安全犯罪典型案例表明,对制售伪劣农资犯罪各环节要开展全链条打击,如张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农药案中,检察机关提起公诉,3名被告人均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15年的牢狱生活,负了韶华,应该可以对潜在的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慑了。
公安部发布的10起农资打假典型案例中,不法分子利欲熏心的程度令人发指。邹平的一起制售伪劣化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现场查获假化肥60多吨。犯罪嫌疑人马某等购买包装袋及劣质低档的磷酸二铵、尿素等产品,在当地租用厂房生产假冒知名品牌化肥对外销售,案值1800多万元。驻马店的一起制售伪劣化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现场查获伪劣化肥20多吨,原料300多吨。犯罪嫌疑人韩某等人以具有生产资质的某肥业公司为掩护,大量生产伪劣复合肥,案值2000多万元。而扬州的一起制售伪劣农药案更让人“刮目相看”,犯罪嫌疑人宋某等人买来国家禁用农药百草枯,非法生产“敌草快”“草甘膦”等,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案值1000多万元。看来正规渠道买农药还是有必要的。这10起典型案例一大半以上案值都超千万元,制假售假者胆子都这么大了么,难道利剑出鞘锋芒露不够?
写到这里想起上次“经济作物改种大田作物”采访广西友人时,友人专门谈到当地伪劣农资横行,相关部门懒政,只是出个公告提醒农民不要买,却不去抓那些制假售假的始作俑者。一部车拉着劣质肥料直接来到村边地头,可惜的是很多百姓都被忽悠买了这些假肥料,猖狂的制假售假者们一季度可以挣几百万元,一年赚上千万元的不在少数,即使被抓了坐上几年牢也永远挡不住这些人的铤而走险,相关部门该加大执法力度了。
谈到忽悠老百姓买劣质农资,走市场时经常听到,多名经销商谈到老客户的流失,并说出了原因。说是新经销商逢年过节都会送东西送购物卡,平常无事请喝酒,得了实惠不说,价格还便宜,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效果差些,差就差点呗,反正少收成一点损失不了多少钱。听到这些我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假货刹不住杀不尽,没有春风都又生。再多的大道理都苍白空洞无力,各位有什么好主意吗?
本来取标题为《今夜的雨是伪劣农资的泪》,不管马甲怎么换,都看透了世间虚假的美,煽情有余,只能恳请相关部门加大打击伪劣农资违法犯罪力度,才能切实保障农业安全,有效维护农民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