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综合利用是国之大者-世界杯365买球

世界杯买球首页  ››  业界时评  ›› 

盐碱地综合利用是国之大者

2021-12-10 09:00:00 来源:中国农资周报 作者:《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2021年中国农业在做好防疫工作、应对突发暴雨灾害的艰难条件下,依然获得粮食丰收,这个成果可谓来之不易,可喜可贺。农业战线的丰收成果说明农业的抗压能力提升了,农业的基础比以往更牢固了。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农业如何开新局、谋新篇?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考察时指出的“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这项重要工作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每年的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这个纪念日的设立旨在宣传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土壤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今年“世界土壤日”将“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作为主题,我们在“三农”领域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既是共同面对和解决土壤盐碱化这个世界性难题的责任担当,更是立足现实国情农情,为中国农业未来发展夯实基础的务实之举,是为中国农业未来发展谋篇布局的点睛之笔。

说盐碱地综合利用是国之大者,毫不为过。把中国的盐碱地改良好、利用好,是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里,我们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里,我们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把盐碱地综合利用好,就是夯实国本,为粮食安全又增加了一道保险。

盐碱地综合利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共有15亿亩盐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10%左右,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这5亿亩盐碱地是重要的潜在耕地资源,是实现粮食生产供应动态平衡、保持农业土地健康结构的重要支撑变量。大家耳熟能详的“18亿亩耕地红线”是满足现在人口粮食安全需要的底线,随着中国人口政策调整带来的人口增长,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将面临新的挑战和任务;同时,小康社会实现后,跟粮食生产密切相关的消费升级,从吃饱、吃好,到吃精、吃出健康的要求,都需要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这个新台阶的希望在现有单位面积的产量提升上,更在农业土地面积的提升中。这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盐碱地,将是粮食增产希望所在、“三农”领域奋斗所在。

5亿亩盐碱地的改良与综合利用,需要涉农领域各环节协作努力、久久为功。从政策引导看,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我帮农民护黑土、我帮农民治酸土、我帮农民改盐碱”三大行动,吹响了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号角。农业农村部和相关各级政府部门在这件“国之大事”上肩负着领导、推动、监督的重要责任;从区域落实看,我国盐碱地大多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既需要协同推进,又需要重点突破。比如就黄河流域而言,科学改良利用盐碱地,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黄河流域把这件事做好,无疑是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壮举;从协同效应看,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盐碱土壤综合利用需要从水利、土壤改良、农业耕作以及生物技术四个路径入手。盐碱土壤的综合利用需要综合性的技术方案,绝非某一单项技术能够支撑,必须整合集成多领域的技术形成组合方案,最终才能久久为功。

5亿亩盐碱地改良与综合利用的宏伟工程,离不开化肥行业的积极贡献。从国际上改良碱性、改良苏打盐土、淡水洗盐加覆膜三种经验途径看,在我国最可行的就是用酸性肥料解决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问题;而且通过各地探索实践证实,肥料在土壤改良、农业耕作这两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作为农资行业专业媒体,我们也肩负着推动和宣传这项宏伟工程的使命,并且具有促进交流、推动学习互鉴的独特作用。我们通过“世界土壤日”宣传公益广告,在行业宣传推广“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主题;今日还通过封面报道,报道宣传中国农资行业的决心和信心,交流传播盐碱地改良成功经验,为这项事关国之大者的宏伟工程建言献策。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关注这个领域,为中国盐碱地综合利用作出应有的媒体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