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商的“支点”在哪儿?-世界杯365买球

世界杯买球首页  ››  业界时评  ›› 

服务商的“支点”在哪儿?

2020-09-30 09:57:39 来源:中国农资周报 作者:魏 萌

在对今年的全国百佳农资服务商数据进行梳理时,笔者发现,虽然有72%的入围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到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产业化链条中,但真正通过纯粹服务盈利的企业不足11%。更多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的根本目的,仍是为了从服务“面纱”下的农资销售中获取利润。农资企业距离服务盈利,似乎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

当前,我国农业仍未走出高投入、低效益的阶段,整个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在产业链效益不足以覆盖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成本的前提下,由农资经销商转型而来的服务商,难免会带有产品本位的思想烙印,毕竟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找到盈利的支点,而无法通过自主经营实现盈利的服务则一定不能持续。那么,除了“挂羊头卖狗肉”之外,农资企业通过社会化服务实现盈利的“支点”究竟在哪?笔者认为,这个“支点”就是农民,而找到“支点”的途径主要有三:一是帮助农民挣更多的钱,二是帮助农民省更多的钱,三是既帮助农民多挣钱又帮其多省钱。

众所周知,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使我国农业生产的成本偏高、效率偏低,这一方面导致农民的种粮效益较差,种植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也导致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长期倒挂,缺乏市场竞争力。要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首先要改变高投入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业效率,用更少的人、更低的成本,干更多的活、产出更多的优质产品。以植保飞防为例,无人机之所以能在短短数年间火遍大江南北,就是因为它解决了传统“一喷三防”作业中人工贵、效率低、效果差、返工率高、农药用量大等痛点,以30倍于人工的效率和不足人工喷洒四分之一的成本,赢得了广大农民的青睐。而农资服务商除了搭售农药外,通过无人机飞防服务本身就能获取一定的利润。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只有延长农业产业价值链,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并且最大限度地将农业生产的附加值留在农村,才能真正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从而在农业产业链条的增值效益里为服务找到合理的“支点”。例如,韩国政府早在多年前,便对在农村和农业区发展食品加工、制造、流通业,生态观光旅游和户外餐饮业等过去主要集中在城市及城郊的产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引导农业产业附加值向农村地区回流,改变农民和农村的劣势地位。

今年,我国也启动了首批50个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支持各省探索农业产业基地、机收机种、仓储保鲜、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现代流通、品牌培育等全产业链建设,并重点扶植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资服务商只要找准定位、立足优势、适度参与,一定能在农业产业化升级的道路上找到安身立命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