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半年报  想起老“柯达”-世界杯365买球

世界杯买球首页  ››  业界时评  ›› 

解读半年报  想起老“柯达”

2020-09-04 10:54:38 来源:中国农资周报 作者:赵光辉

本期的《中国农资》刊登了对农资上市公司半年报的解读文章。9月4日是个普通的日子,但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888年9月4日,“柯达”商标诞生。如今这个百年老字号已经从市场消失,回顾“柯达”走过的路对农资企业能带来什么有益的借鉴呢?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清晰度不够。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干板)照相机,虽然需要30分钟曝光,但能够拍摄出清晰的图像。到1881年,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和商人亨利·斯壮成立了“伊士曼干板公司”,这是柯达公司的前身。1888年9月4日,伊士曼获得胶卷式照相机的专利后注册“柯达”商标,从此“柯达”这个名字在世界风光了上百年。在被问及“柯达”名字的由来时,伊士曼说:“从语言学上说,‘柯达(kodak)’这个词就像婴儿说出的第一个音一样毫无意义——简洁、突兀、甚至有点粗鲁,它听起来就像相机的快门声一样干脆。这就是最好的名字!”此后的百余年,伴随着这个简洁粗鲁的声音,柯达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

1930年代,人们常可以从电台上收听到“这就是柯达一刻,别让它溜走”“柯达串起每一刻”,在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中,这些广告语深深刻进了消费者的脑海,人们把享受快乐时光与“柯达”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20世纪的每个人都熟悉柯达的名字和产品。不仅使用它记录生活、纪念家人,还将它用于医院诊断、图书报刊出版和警方调查,甚至整个好莱坞都构架于柯达产品之上。柯达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苹果和谷歌。然而到了2011年,柯达股价跌幅超80%,与其历史最高价相比,跌幅更是超过99%,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位于1美元以下。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此刻已是风烛残年。2012年1月19日,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131岁的柯达公司迎来了自己的葬礼!活跃了124年的“柯达”商标成了历史的记忆!当时的破产文件显示,柯达登记资产51亿美元,负债68亿美元。按说这不到20亿美元的亏空不难找到投资,但为什么人们眼睁睁看着它“入土”呢?实际上,不是资本的缺失,而是眼光的缺失导致了柯达的必死无疑。

很长一段时间,柯达一直在依靠创新和革新推动、造就着这家照相胶卷行业的先驱企业。柯达公司创立人伊士曼最先发明了“干板摄影”方法,等1888年推出柯达照相机,他立即转向更先进的胶卷摄影。131年间,柯达公司拥有超过1100项专利。2011年8月,柯达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佩雷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柯达本应在5年前就开始加速向数码转型。如今已经为时过晚!实际上,在数码摄影领域,柯达并非是跟随者。正是柯达在1975年发明了这一技术,并将新技术称之为“无片化摄影”,柯达还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拥有1万像素分辨率的ccd图像传感器。1991年,柯达推出了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1996年,他们制作的傻瓜型相机首次亮相。然而柯达把上述种种新产品都束之高阁。佩雷斯自己说:“柯达在研发和专利领域能力非凡,却不太擅长把产品变成商品,实际上在商品化方面颇为糟糕。”

为什么?因为公司管理决策层担心数码业务可能冲击当时利润丰厚的胶卷业务。当时柯达的管理层都是传统行业出身,高层管理人员中有7名出身化学,而只有3名出自电子专业。他们熟悉并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无法对市场做出前瞻性分析,因此怎么可能及时调整公司战略重心?从这个角度看就能明白,资本是不会拿着自己的钱跟一群搞化学的人合作谋取数字时代的发展出路的!

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人们对企业命运的关注一定会比往年多。回顾柯达130余年的风光与无奈,人们会发现,企业管理决策层如果没有时代眼光,企业的小天地终究无法长久。这或许是阅读这些农资上市企业半年报时,应该加上的题外话。